在线办公区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专家在线办公 会议征文系统 排版印刷系统
热点导读 本期点击排行 历史点击排行

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


下载全文
摘要:

非正规就业有三种学说渊源:国际劳工组织的贫困就业理论、刘易斯-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哈特-法伊格的制度边缘理论。非正规就业是社会边缘人群在制度边缘的就业,是发展中国家高失业率与非正规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缓冲层。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失业问题日趋严峻,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措施,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引入非正规就业的概念,不少地区随后响应。中国移植的非正规就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正规的非正规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面向社区的就业。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以正规化为目标,拓宽从业许可范围,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抑制政策投机行为,从长远考虑还应与户口制度改革相适应。

作者: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B.Hammer;徐月虎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年.期:页码 2001.6:0-0
中图分类号: 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