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区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专家在线办公 会议征文系统 排版印刷系统
热点导读 本期点击排行 历史点击排行

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常态化帮扶:制度逻辑与治理转型


下载全文
摘要: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制度,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了一个低收入问题治理分析框架,使用城乡住户调查等数据,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相对性和多维不平等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对A省H市改革试点的调研,总结了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的经验与问题。文章认为,在转型过渡阶段,低收入人口帮扶的目标应向全面提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发展能力及韧性转变。然而,这一过程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识别标准不一、帮扶措施衔接不足以及部门数据分割等问题。在过渡期结束后,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的核心在于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常态化帮扶体系。具体而言,可结合收入识别与多维能力识别方法制定分层标准,并延续“开发帮扶”与“社会救助”双轮驱动的分类帮扶模式。可将低收入人口分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发帮扶对象和韧性监测对象三个层次,相应的政府治理体系需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及权责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

作者:

王小林;金冉

作者单位:
年.期:页码 2025.3:3-18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能力;精准治理;分层分类帮扶;相对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