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区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专家在线办公 会议征文系统 排版印刷系统
热点导读 本期点击排行 历史点击排行
首页/文章

“35岁现象”存在吗——基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

付伟豪;刘相波;崔慧敏

关键词:
35岁现象 收入 就业 工作转换 工作搜寻匹配
摘要

准确研判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35岁现象”,对于优化就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2~2022年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收入、就业、工作转换、工作搜寻四个方面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35岁现象”并非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指标在35岁后的快速恶化趋势,而是源自劳动者失业风险逐步上升与工作转换能力衰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预期。具体而言:(1)各年龄组内劳动者收入随年龄持续上升,但年轻组有更高的初始收入水平和增速;(2)35岁后失业率呈缓慢上升趋势;(3)30岁后男性劳动者的工作间转换能力及收入回报持续下降;(4)虽然工作间转换的搜寻成本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但失业后搜寻时间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5)受生育等因素影响,女性更早面临就业转换能力下降的问题,在26~35岁年龄段相较男性工作转换能力更低、失业风险更高。文章为完善就业支持政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摘要:

准确研判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35岁现象”,对于优化就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2~2022年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收入、就业、工作转换、工作搜寻四个方面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35岁现象”并非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指标在35岁后的快速恶化趋势,而是源自劳动者失业风险逐步上升与工作转换能力衰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预期。具体而言:(1)各年龄组内劳动者收入随年龄持续上升,但年轻组有更高的初始收入水平和增速;(2)35岁后失业率呈缓慢上升趋势;(3)30岁后男性劳动者的工作间转换能力及收入回报持续下降;(4)虽然工作间转换的搜寻成本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但失业后搜寻时间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5)受生育等因素影响,女性更早面临就业转换能力下降的问题,在26~35岁年龄段相较男性工作转换能力更低、失业风险更高。文章为完善就业支持政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作者:

付伟豪;刘相波;崔慧敏

作者单位:
年.期:页码 2025.4:34-49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35岁现象;收入;就业;工作转换;工作搜寻匹配